上一次,嘉友和大家科普了餅干的起源。那么在餅干誕生之前,我們又是吃什么的呢?接下來嘉友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我國古代的餅類食品吧。
據(jù)了解,我國的“餅”最初是用麥粉做成的,如果按古代的烹飪方法的話大致可分為:火烤、油炸、水煮、煎烙、氣蒸等等。在宋代以后,“餅”的種類發(fā)生了較大的變化,不光是制餅的工藝得到了提升,原料方面也得到了擴展,除了麥粉以外,米粉、豆粉等也可作為餅的制作原料。因為制餅的原料多為麥粉,在北方一帶種植較多,所以北方的餅類品種眾多,南方的餅類品種較少。由于品種太多,嘉友就列舉幾款由古至今依然大受歡迎的餅食給大家了解一下吧。
一:馕
馕餅是我國新疆人民喜愛的餅食之一,從古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。馕的稱呼起源于波斯語,它是從中西亞一帶傳入我國的美味。在漢朝時期,馕也被稱為“胡餅”。深得西漢王朝漢靈帝的喜愛,也正是因為皇帝喜歡,“胡餅”才得以流傳至今。馕的制作工藝也是相當簡單,先用麥面或玉米面發(fā)酵,然后揉成面胚,再放入特制的火坑里面烤熟即可。馕的品種多種多樣,較為常見的有肉馕、油馕、窩窩馕、芝麻馕、片馕等等。由于馕的工藝簡單,而且攜帶方便,易于儲存,因此在當時深受商人們的追捧。
二:老婆餅
老婆餅,起源于我國廣東潮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,主要用糖冬瓜、小麥粉、糕粉、飴糖、芝麻等食材制作而成。老婆餅外皮酥脆,口感松軟香甜,因此廣受歡迎。而老婆餅的由來也相當有趣,據(jù)說清末時期,一位點心師傅做了一些點心帶回家給他的老婆品嘗,但他老婆吃了幾口之后嫌棄不好吃,就自己用冬瓜蓉、糖、面粉等材料制作出新的餅食,點心師傅品嘗過后,感覺不錯就將其帶給他的客人嘗試一下,沒想到客人們吃了之后贊不絕口,因此這位點心師傅就將這餅食取名為“老婆餅”。
三:鍋盔
鍋盔,又名干饃。是陜西、甘肅等地區(qū)的特色小吃,由于它外形較大,而且餅體較厚較圓,因此亦被稱為鍋盔。鍋盔最早起源于當?shù)赝馄刨浻柰鈱O的滿月禮品,后來經(jīng)歷時代的演變,鍋盔早已成為每一家餐桌上常見的美食。鍋盔的種類繁多,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乾州鍋盔、涇陽鍋盔、武功縣鍋盔、岐山縣鍋盔、鳳翔縣鍋盔以及西和鍋盔等等。
以上餅食便是華夏大地歷經(jīng)歲月以來衍生出眾多餅類的其中三種,由于特色迥異,品類太多嘉友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。歲月變遷,后來餅干的誕生給我們帶來了美味新選擇。嘉友食品,專注餅干研發(fā)20年,以健康、美味的優(yōu)質食品著稱。旗下明星產(chǎn)品—1MM土豆餅干更是以輕薄、酥脆為一體,帶給舌尖上極致的美味體驗。
用優(yōu)質食品傳遞幸福——廣東嘉友食品